党建篇
事业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本期专栏,继续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带领广大党员了解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深入学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部署。敬请关注!
-
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合资企业、物流枢纽、自贸试验区,一路察实情、观进展、谋未来,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26日至27日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和保障激励作用,把学习贯彻纪律处分条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自我检视、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10月29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坚定改革信心,更好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
大国竞争的关键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之争
本课程从四次工业革命背景导入,剖析其中科技创新各阶段的关键问题,从两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有关思考,分别是:以新型举国体制为牵引,打造成建制的4-6级国家研发机构;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造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最后着重介绍了陕西的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
-
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本课程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机制化是历史必然、高质量“一带一路”合作机制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时代需要和加强国际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解读。
-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
本课程从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路径和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从“新型工业化”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向我们传递了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信息。本课程着重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融合发展,以新型工业化与工业互联网推动两种经济的融合,以及不同类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三个部分展开解读。
-
二十届三中全会,助推改革!
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纵观会后发布的会议公报,全文五千多字中,“改革”一词被反复提及,一共出现了53次,成为“第一热词”。《决定》共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对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
-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部署,并统一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充分体现了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和工作方法。本节课程主要讲解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
-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部署,并统一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充分体现了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和工作方法。本节课程主要讲解了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以及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举措和要求。
-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部署,并统一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充分体现了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和工作方法。本节课程主要讲解了如何落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