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门头沟区北斗星酒店集中医学观察点自3月17日正式启动以来,工作专班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原则,以“控制传染源头、切断传播途径、保障群众安全”为目标,坚持责任明确化、部署精细化、工作制度化、流程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推动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确保观察点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干”字为本,责任明确化
按照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区人力社保局牵头组建工作专班,下设“一办七组”,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观察点筹备运行中勇挑重担、积极补位,筑牢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安全防线。截至目前,共召开联席会议和专题推进会议18次、工作例会51次、党支部会议2次,解决了污水余氯双测、安防设备不足等62项问题。
“实”字为先,部署精细化
在评估小组成员单位的指导下,参照疫情防控指引第八版内容,建立日排查、日报告机制,对防控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增设临时物品收放处,加装监控摄像头11个、指引标识20余个、硬隔离28延米、警戒线软隔离160米,修缮门窗70间,安装智能门磁77个,改造卫生间反水弯、止回阀等设施80余个,地漏水封深度提高至50mm以上,污染区、半污染区帐篷升级为集装箱,并在观察区每层增加空气净化器,有效提升各项硬件设施保障水平。
“严”字当头,工作制度化
坚持“安全、有序、高效”理念,建立工作方案、配套制度、流程导图、管理台账等20余项制度机制,涵盖观察人员管理、防控消毒、个人防护、健康监测、消防安保等全链条,形成检查“一天一覆盖”、问题“一题一清单”、整改“一单一销号”、进展“一天一调度”的“四个一”工作体系,常态化开展全流程、全要素、全点位的监督督导,确保疫情防控不走样、不变形。
“标”字为尺,流程专业化
坚持首善标准,锚定“三个在前”,建立专业化的防控流程。日常培训练在前,建立“三培训一考核”机制,围绕理论、技能、综合等三个方面,聚焦防护服穿脱等关键环节,通过政策和技术、线上和线下、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人员和内容全覆盖培训,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后安排上岗。自查自纠改在前,建立“双查复看”工作模式,及时发现问题,开展纠错培训,进一步完善操作细节、优化工作流程。突发情况想在前,联合卫健、疾控、消防等专业部门,针对多种突发情景,开展实战模拟演练,排查风险隐患,建立应急预案,提升工作流程专业化水平。截至目前,共开展日常培训67次,安保巡视、消防安全等实战模拟演练14次,岗前培训及现场考核31次,纠错培训17次,培训人数583人次。
“暖”字为要,管理规范化
坚持以人为本,聚焦“四度”,为观察人员提供规范化的管理服务。提升服务温度,在观察人员入住登记时,发放温馨提示卡,帮助他们及时获取综合服务、医疗咨询等相关信息。建立“一对一”联络机制,采取微信沟通、“暖心电话”等方式,密切关注观察人员的食宿、心理等需求,给予更多人文关怀。提升服务精度,建立观察人员台账,坚持“挂图作战+动态管理+精准施策”,为高龄老人安排低楼层住房,为低龄孩子提供儿童套餐,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额外照护,为待产孕妇确定孕检相关事项,为腿伤人员协调轮椅,有效解决观察人员实际需求。提升服务广度,建立未接种疫苗人员管理台账,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劝导符合条件的群众及时接种疫苗,并做好持续跟踪。提升服务速度,针对观察人员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情况,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第一时间研判病情,联动相关部门,及时送医就诊。截至目前,入住的观察人员均已安全平稳度过观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