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在一线
“榜样”在朝阳疫线凝聚
http://www.bjcc.gov.cn    来源:北京组工网    发布时间:2022-06-06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疫情之下,朝阳区的“北京榜样”挺身而出,奔赴抗疫一线。他们有的是“白衣天使”,有的是青年白领,有的年过五旬,他们或协助核酸采样,或严守防疫卡口,或积极捐赠物资,与街道、社区工作者凝聚成强大合力,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榜样力量,为朝阳区防疫工作添砖加瓦。

“白衣天使”显担当。疫情就是命令。面对召唤,许多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地走上“疫”线,默默地开始一场特殊的志愿服务。“白衣天使”穆军升便是其中一位。

“请您稍微仰一下头。”“很好,请把舌头往下压一下,谢谢。”在高碑店乡花园闸社区2号院南侧核酸检测点,2019“北京榜样”、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穆军升认真地做核酸采样,手法熟练,态度温和。高温之下,防护服穿了不到一个小时,穆军升的衣服就被汗水浸湿。“和长期坚持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和基层医务人员比,我这点付出不算什么。”穆军升由衷地说。

为向长期坚守在抗疫一线人员致敬,作为“学雷锋送健康民盟医疗专家公益行”发起人的穆军升,还向盟友发出倡议——“集资”购买解暑凉茶,他本人也拿出准备给女儿买相机的钱,为亚运村社区医院的医务人员送去“清凉”。

2017“北京榜样”、垂杨柳医院医生熊鑫,除了经常支援基层核酸采样,她还是医院缓冲病房特派医生。垂杨柳医院缓冲病房接收的病患都是来自封管控区。与平时不同,工作时熊鑫需要穿上防护服,还需要带领其他科室的医生做好患者的看护、治疗和情绪安抚等工作。同时,她还是朝阳封管控区远程诊疗群的线上医生之一。

“就是完全没有下班的点,有时半夜起来都得看看手机,有没有需要处理的远程会诊或者病房患者情况如何等。”熊鑫说,“现在病例渐渐减少,我们的普通门诊也开了,胜利就在眼前了。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青年榜样展风采。“您好,请把身份证放好。”“请您戴好口罩,保持2米距离……”在麦子店街道枣营北里社区一处核酸检测点,在2021“北京榜样”、北京市众禾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负责人赵红一的带领下,几位“95后”姑娘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秩序维护、分流引导、扫描登记等服务工作。

4月25日、4月27日、4月29日、5月1日、5月3日五天,从早6点到晚7点,这些“95后”姑娘们顶着降雨或烈日,用拼搏和汗水书写着青春疫线“日记”。

在疫线彰显青春力量的,还有来自蓝城兄弟控股有限公司的企业白领们。5月25日,朝阳进行又一轮的区域核酸检测。青年志愿者秦楠和同事杜正淼成为双井街道一处核酸检测点信息录入员。

“习近平总书记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作为青年特别是青年团员、党员,自觉投身抗疫一线,是我们应有的担当。”2020“北京榜样”、蓝城兄弟创始人马保力说,疫情发生后,公司便成立青年职工志愿服务突击队,动员广大青年参与社区抗疫工作。4月26日至今,他已带领近100名员工支援双井、三里屯、将台等街乡11个社区的核酸采样工作,并利用公司网络平台普及防疫知识。

为缓解市民在疫情期间出现的焦虑、恐慌、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2014“北京榜样”李楠召集心理咨询师,积极参与基层社区心理服务,开通心理服务热线,为市民提供免费心理疏导服务。同时,开展直播课堂、线上手工课等活动,帮助大家以更坚定的信心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

变身“小蓝”发余热。居民志愿者熟悉小区情况,是社区疫情防控的生力军。在朝阳,不少老年“北京榜样”也变身“小蓝”,参与秩序维护、宣传引导等志愿服务,努力为朝阳抗疫发挥余热。

在垡头街道趣园社区,2019“北京榜样”“复转军人红星服务队”队长施国堂带领队员上岗,参与社区防疫工作。穿上蓝色防护服,在核酸采样点做秩序维护和宣传引导;脱下防护服,在小区门口值守,引导居民自觉遵守防疫政策……这群平均年龄68岁的退伍老兵,成为社区抗疫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同样活跃在抗疫一线的,还有2015“北京榜样”“全国劳动模范”梁会兰,她不仅支援核酸检测点,还带领队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会兰孝亲敬老服务队”,为居家观察人员代买药品和蔬菜等。

在朝阳,不止“北京榜样”,还有很多先进人物及群体,如“北京劳模”史超齐、北京五星级志愿者马金兰志愿服务队等,也纷纷投身抗疫,以“微小”行动汇聚起平凡力量,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