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顺义区2022年正科级年轻干部示范培训班学员把课堂从教室搬到抗疫一线,以最快速度、最硬姿态、最强信心,全力投入到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
一、闻令而动 参与流调
4月28日晚上8:40,学员们临时接到通知,抽调20人参与区疾控中心流调工作,当晚9点半就要到岗。大家二话不说踊跃报名,很快确定人选赶往集合地点。在接受了专业人员简短的业务培训后,大家迅速进入角色,分头开始工作。大多数学员第一次参与流调,实际操作后才真正体会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他们按要求挨个给密接者打电话,摸清他们和确诊病例接触的时间、地点,还有最近去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等等,链条式排摸行踪轨迹,在散乱的信息中理清分析、评估风险。“亲身参与这项工作才更深刻感受到,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有太多的人在背后默默做着贡献。”来自文旅集团的学员张希冷感慨地说。那晚,他们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多。
从那天起,除了必须返回本职岗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学员,其他人便以20人为一组接力参与流调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您好,这里是顺义区疾控中心,请问您是……”“请问您是否去过……”每天,大家一遍又一遍拨通这样的电话,逐项记录下一系列的核查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关键信息,和时间赛跑,与疫情抢道。擅长做表格的几位学员还充分发挥特长,改良了报表的设计,让信息归总更加便捷,颇受好评。
区域核酸筛查一般在白天进行,大量样本送检后,往往到深夜才出结果,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连夜流调是常态。“最晚的一次,我们一直工作到凌晨5点,话说得多了,嗓子哑了,脑子都有点转不过来。可没人喊苦喊累,还互相打趣说,哟,咋变声儿了?”来自空港经济开发公司的学员苏文龙笑着说起苦中作乐的趣事。从最初的生疏询问,到现在的熟练沟通,年轻的学员们也在一次又一次与群众的通话中不断锤炼心性。“有时凌晨拨打居民的电话,偶尔也会出现被挂断的现象,学员们会再次拨通电话,耐心解释,继续核实人员信息。”来自区供销社的学员刘东丽说。面对被“流调”对象的牢骚,年轻的学员们选择把委屈留给自己,始终保持着真诚、负责的态度,寻求群众的谅解与支持,每次在挂断电话之前还不忘叮嘱一句“做好个人防护”。让大家欣慰的是,绝大多数群众都很配合,有时还会说一声辛苦了,让他们的心里暖暖的。
这次共同工作的经历,让同学变成战友,教室变成战场,彼此结下了深厚“战疫情”。“男同学们特别有担当,急活累活总抢着干,有休息的机会也总先让给我们。”刘东丽说。张希冷则笑着说:“女同学们也一样啊,都晚上10点多了,轰着她们先回家都不走。”来自区妇联的学员孟庆芳也说:“流调任务艰巨而重要,有的同学白天在本单位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晚上下班就第一时间赶到疾控中心支援。”每个学员,都把这次参与流调工作当成一次历练和大考,用默默无言的行动,书写着为民服务的答卷。
这些学员,全部都是88后,家里的孩子都不大,正是负担重的时候,但没有人在工作中讲困难、谈条件。孟庆芳的孩子最小,才一周半,还没有断奶。但她也经常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点,忙到深夜才回家。孩子晚上吵着要妈妈,常常是哭着睡着的。“是有些亏欠孩子,但每当我们在回家路上看到万家灯火,就觉得自己的努力,是在共同守卫这座城市的安宁,再多的付出也值得。”来自区体育局学员张颖的这句话,道出了这些年轻父母们的心声。而在苏文龙妻子苏婷婷眼里,丈夫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身为班长,每次接到流调任务,他都第一个报名,经常忙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才回来。“前两天孩子不小心把手摔骨折了,他把孩子送到医院打完石膏,转头就回去工作了,又到半夜才回来。”苏婷婷的话语里,有嗔怪,也有心疼。
二、坚守岗位 履职尽责
还有部分学员因为工作需要,第一时间返回本职岗位,连日来一直坚守在基层一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来自北务镇的李春晓、区文化旅游局的史青芳等几位学员都是“准妈妈”,却始终和同事们一道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她们有的到包村协助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有的去卡口执勤,有的参加对下辖企业疫情防控情况的摸排工作,以实际行动争当“国门先锋”。“我和老公都在一线工作,家里还有个老大,只能交给老人照顾。有时候只能晚上抽空打个电话,问问孩子情况,叮嘱几句继续忙手头的活。我身边的每个人,都怀着一样的想法,舍小家,顾大家,共同打赢这场仗。”李春晓说。
来自石园街道的李永萌、天竺镇的刘月、区纪委区监委的王玉龙、区农业农村局的高强、区商务局的刘凡、仁和镇的韩萌、胜利街道的王淼……这样的坚守与付出,在学员中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中,有的负责大数据核查工作,在幕后岗位默默奉献;有的组织区域核酸检测,每天早出晚归;有的对进京人员管理、疫苗接种等情况加强检查,筑牢群众健康防线。岗位不同,相同的是更快、更好织牢防疫安全网的决心与不懈努力。
关键时刻顶得上去、豁得出来,年轻学员们在参与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经受住了考验,既锻炼了自身能力,更展示了青年干部的勇气和担当,为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大仗硬仗贡献着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