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在一线
走进怀柔集中隔离点,细致入微的服务感受“怀柔温度”
http://www.bjcc.gov.cn    来源:北京组工网    发布时间:2022-04-18

由怀柔区人力社保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疾控中心、公安分局、卫生监督所、保安公司等单位工作人员组成的209人工作专班坚守在该区3家入境进京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岗位上,用细致、耐心、周到的服务让被隔离人员感受到了怀柔温度,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一天3次电话 55岁的他 当起了“贴心妈妈”

“焮焮,你要照顾好妹妹,你们的妈妈生病了,等治好了就会回来看你们。你们乖乖地在这里不要怕,爷爷和叔叔阿姨们会一直陪着你们……”近日,区某集中隔离点负责人杨锦伦给一对集中隔离的姐妹(姐姐焮焮13岁,妹妹彤彤4岁半)打电话安慰她们时说。这样的电话杨锦伦最近每天都要打3次以上。

两周前,这两个孩子的母亲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转到地坛医院治疗,留下两个孩子继续在隔离点隔离。杨锦伦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两个孩子的任务。为了安抚她们的情绪,他每天给孩子打电话,还根据她们的需求变着花样提供用餐服务,让两个孩子安心度过隔离期。目前,两个孩子状况平稳,她们的母亲也在安心接受治疗。

杨锦伦今年55岁,中共党员,1985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区人力社保局三级调研员,自2020年6月承担集中隔离点工作任务以来,他已经有两个春节没回家过年,在隔离点度过了200余个昼夜。在此期间,他的母亲生病去世了,没能更多的陪伴照顾母亲成了他心中深深的遗憾。

杨锦伦在集中隔离点带领团队积极打造了以热心、精心、耐心、爱心、细心为基本要求的“五心服务”,对隔离人员提出的各种诉求和问题,都耐心地解答并尽力解决。特别是对于老人、儿童、孕妇和有基础疾病、精神类疾病的隔离人员,坚持四个“一对一”,即生活需求“一对一”、身体健康“一对一”、心理评估“一对一”、特殊处置“一对一”,强化细化服务措施,妥善处理各类问题,搭起了隔离点与隔离人员的连心桥。

“我服务态度的好坏不仅代表着怀柔,更代表着祖国,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入境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中国的力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要迎难而上、恪尽职守,承担起抗击疫情的使命。只要疫情不结束,我会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杨锦伦说。

多方协调去寻药 德国先生亲笔写来感谢信

“我因自身疾病需长期口服的药依折麦布用完了,能帮我买到吗?”近日,区某集中隔离点医务人员收到一位德国籍隔离人员的买药请求。来自区妇幼保健院的医务组组长赵玲玲了解情况后,马上联系了区妇幼保健院的药房,得知没有此药,她又多方打听得知怀柔中医医院有此药,就立即将情况上报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经区卫健委协调,很快就为他买了急需的药。

“非常感谢医务人员及时帮我买到了药,你们反应迅速,我在这里感到很安全……”欣慰之余,这位德国先生给医务组写了一封感谢信。

赵玲玲,中共党员,2005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区妇幼保健院内科大夫。今年2月底,她与医院另外7名同事一起接受境外返京隔离人员的健康观察任务。作为医疗队的带队组长,她带领医务组工作人员每日早晚对隔离观察对象进行健康状况监测、逐个房间询问并记录体温、观察健康状况、指导个人做好防护、开展健康宣传,并定期巡查、督促隔离人员开窗通风、室内清洁和消毒,按照不同的时间点对集中隔离人员、工作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转眼间,我与隔离人员已经融洽相处了10余天,送药这件事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得到了隔离人员的极大认可,我感到深深的骄傲和自豪。”赵玲玲说,“让我感到有成就感的还有一位怀双胞胎的妈妈,她带着两岁的女儿在进入隔离点的第二天,就出现了先兆流产的迹象,接到家属发来的信息,我们迅速安排面询,安抚她的情绪,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将她及时送到医院诊治。目前这位孕妇已经安全平稳地返回了隔离点。”

隔离不隔爱 他在饭盒上写下春天般的祝福

“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你一定要平平安安。”“疫情终会过去,静候春暖花开。”“生活偶尔有烦恼,自已心境最重要。悄悄传递我的祝福,只想让你开心笑一笑。”……

近日,在区某集中隔离点隔离的入境人员每天的午餐饭盒上,都会贴着这些用彩色纸条写的祝福语。这些话语都是该隔离点后勤保障组组长张鹏写的。张鹏今年46岁,中共党员,是区社保中心基金财务科副科长,也是一名有着20年军旅生涯的退伍军人。在隔离点他负责入住人员饮食习惯沟通、制定菜谱、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工作。

“隔离人员诉求多样,面对语言沟通障碍、风俗习惯各异、饮食习惯不同等诸多问题,为了给他们提供个性化的需求服务,我带领同事建立起微信关爱小群150个,每日进行日常询问、提供服务,24小时全天候响应他们的诉求,尽量满足他们的各种合理需求。”张鹏说。张鹏还制作了客人需求表,细心收集整理隔离人员对饭菜质量的意见,及时调整菜品,力争让大家吃得惯、吃得好。

张鹏曾四度上阵参加集中隔离点保障工作,离开家近200天。由于隔离点实行全封闭管理,工作人员承担一轮任务就必须离开家近1个月。在此期间,家里遇到了困难,张鹏也无法顾及,只能交给妻子,特别是照料他70多岁母亲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妻子的肩上。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