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毛泽东与平谷
http://www.bjcc.gov.cn    来源:平谷组工    发布时间:2020-07-01

毛主席是没到过平谷,但是作为伟大战略家的毛泽东,却以他战略家的广阔视野,在抗日战争初期,就把巨手指向了冀东,指向了平谷。

冀东处在咽喉要道的战略位置。日本侵略军在占领东北后,为了吞并整个中国,首先就把魔爪伸向了冀东。它的算盘是,占领了冀东,就可以控制从东北到华东的交通线,就可以成为侵华的兵站基地和军事跳板。“七七”事变前后,日军进攻我国内地的兵力和军用物资,都是经过冀东运送的。

1937年8月,中共中央的洛川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冀东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提出战略提议:红军可以出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于是,雾灵山计划就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运作起来。1938年2月4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及周恩来等,即刻电告秘密准备执行雾灵山计划的各种条件,主要是干部配备。请陈、周、叶向蒋介石交涉派五千人去冀东所需要的半年经费和装备。2月8日中央常委会议决定由毛泽东起草发展雾灵山游击战争的电报给前方。2月9日,致电八路军总部,指出以雾灵山为中心的区域有广大发展前途,那是独立作战区域,应派精干部队去,派去的军政党领导人员须有独立应付新环境的能力。

根据这一指令,1938年5月,八路军第四纵队组成,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委,李钟奇任参谋长。5月31日,四纵由平西斋堂出发,向冀东挺进,创建抗日根据地。6月下旬,四纵主力到达平谷的将军关、靠山集、下营一线。宋邓在将军关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其三十四大队活动在镇罗营、大华山一带并进驻桃棚、鱼子山,发动群众组建游击队。7月19日夜,三十四大队在大队长易耀彩率领下,解放了平谷县城。不久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抗日救国总会。7月底,三十三大队攻克蓟县县城。8月初,三十一大队攻占迁安。短短的一个月里,四纵驰骋冀东山川平原,攻克了7座县城,建起11个抗日县政权,使日军陷于困境。

1938年6月,八路军四纵在宋时轮、邓华率领下,来到冀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这期间,毛泽东或单独、或与其他领导人复电八路军总部、聂荣臻等,进行指挥部署。8月13日同王稼祥、刘少奇复电聂荣臻、彭真,指出:“宋邓纵队主力在现地区平谷、蓟县、密云一带加紧工作,站稳脚跟,再逐渐向东南发展的方针是好的。但宋邓有立即派遣一营左右之兵力,并带干部东出玉田、丰润、滦县,配合当地暴动起来的游击队行动,并给那些游击队以各种帮助的必要。”

9月中旬,日本侵略军开始大规模围剿冀东。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四纵领导把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作出了把部队带到平西整训的错误决定。党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及八路军总部去电拦阻,认为撤出是很不妥当的计划。9月26日,毛泽东与朱德、彭德怀、刘少奇致电聂荣臻并转宋邓及冀热边特委,指出:“在全国坚持抗战有利形势与华北普遍的游击战争,加以八路军远近距离的配合,有广大群众的拥护,有雾灵山、燕山、五龙山东西千余里之大山脉便于回旋,冀东地方党有相当基础。根据以上各种条件,创造冀热察边区根据地,创造相当大的军队,是有可能的。但环境是严重的,工作是困难的,必须以高度的布尔什维克的精神,克服斗争中的一切困难,坚持统一战线的原则,建立坚决持久抗战胜利的信心,克服起义的新军中不可免的复杂的严重现象。”“在整顿队伍与创造根据地的工作上,必须要有计划与工作中心。我们认为目前主要的力量在白河以东之密云、平谷、蓟县、兴隆、遵化,以部分的力量在白河以西创造根据地。”“在整顿军队方面,目前应注意培养基干兵团与基干游击队,使之成为战斗的纪律的模范,成为领导斗争的核心。”10月2日,毛泽东同朱德、彭德怀等致电聂荣臻、宋时轮、邓华、中共冀热边区委,指出:“在冀热边区创造抗日根据地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宋邓纵队与冀热边区全体同志应为达成这个任务而坚决斗争。”10月15日,同朱德等致电冀热边区委并告宋时轮、邓华,再次指示他们应坚持冀热边的艰苦斗争,创造根据地,培养基干部队,准备持久斗争。

平谷人民运粮支援前线

正如聂荣臻所说:“这些指示无疑是及时正确的”(《聂荣臻回忆录》)。然而,四纵和起义部队还是西撤了,结果遭受了挫折,受到了很大损失。

11月25日,毛泽东同王稼祥、杨尚昆致电朱德、彭德怀、聂荣臻并转宋时轮、邓华,对这一战略行动作了精辟的分析,他指出:(一)“宋邓支队深入冀东,苦战数月,配合并促进地方党所领导的冀东起义,建立了冀东游击区,取得了成绩,但是由于没有尽可能地保持和发展这一胜利,以致退出原地区,军队及群众武装受到相当大的损失。(二)为了在冀热察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和创造根据地,决定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派肖克前去工作,并成立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军队及北方党和政权工作。”根据这一指示,1939年2月正式组成了以肖克为司令员的冀热察挺进军和军政委员会,成立了冀热察区党委,成立了冀东分委和冀东军分区。此后冀东的抗日游击战的火焰又重新燃烧起来,实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所期望的目标,创立了拥有五百六十万人口的冀热辽根据地,为日后恢复热河,解放东北准备了突击力量和前进基地。当1945年开始大反攻的时刻,正是冀东的部队先期打到了东北,与苏联红军会师。

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先机进入东北,为党中央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局,陈云、彭真、伍修权、叶季壮等领导人飞赴东北,使东北有了统一的领导。随后,林彪、罗荣桓率军出关,占据战略要地,为解放战争打下了基础。

作者:平谷区委党史办原主任 胡尔森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