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
一辆三轮车两位“红马甲” 党员为老人送餐到家
http://www.bjcc.gov.cn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0-02-18

冷风袭面,一面党旗、一辆三轮车、两位红马甲,每天早晚奔走在延庆区永宁镇孔化营村里。这是孔化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从大年三十至今开通的惠民新服务——每天为村里16位老人免费送餐到家,让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

 

孔化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员和老年餐桌工作人员为老人们送餐

65岁的梁玉石是孔化营村村民,一直以来,他和老伴都在村里的老年食堂就餐。今年春节疫情暴发以来,村里为减少人群聚集暂时关闭了老年食堂,这让梁玉石和老伴犯了愁:“关闭食堂是为了大伙儿的健康,我们都理解,但是每天吃饭的事情又成了老大难。”正在梁玉石苦恼之际,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始行动:7位实践站组员、村两委干部、党员齐行动,两人一组搭班轮换,逐户将饭菜送到老人家门口。

2月10日清晨九点,山风刮的人脸皮子生疼,站长梁志鑫、组员高宏富穿上红马甲、拉紧衣领、戴好口罩、跨上三轮车,和老年餐桌厨师一起出发,在他们身后的小小车厢里,放着一份份打包好的鸡蛋、馒头、榨菜、包子、小米粥,被棉被捂得严严实实。而在他们前面,党员、老人餐桌工作人员王秀芬一人骑着电动车作为“先头部队”早已叩响村民梁玉石的家门,“梁哥,早饭马上来,您戴好口罩出门吧!”

两分钟后梁玉石应声而出,刚到家门口,梁志鑫开着三轮车拉下车闸。“嚯,这时间点掐的忒准了点!”梁玉石竖起大拇哥赞道。原来,冬日气温常逼零下,饭菜几分钟就变凉,为了让村民吃上热乎饭,“先头部队”打头逐户喊人,与餐车无缝链接,让人等饭不等、保证饭热乎。果然,接过一盒小米粥,一盒鸡蛋、包子、榨菜,梁玉石还有点烫手得拿不住。贴心细致的服务不止于此,为了防止保温桶反复利用可能携带病毒的隐患,送餐统一采取一次性餐具,让老人们安安心心食用。

告别梁玉石,王秀芬、梁志鑫们又匆忙赶往下一家。16位老人家逐户送下来,40分钟过去了,几个人的手、脸冻得通红,但心却暖暖的。下午四点正餐时间到,他们又再次出发,肉炖豆角、炒菜花配着大米饭、馒头,热乎的两菜一汤再次递到村民手里。“谢谢!”“辛苦了!你们注意保暖啊!”村民们的致谢声、问候声不绝于耳。

遍布村庄、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更是办实事、送温暖的百姓之家。梁志鑫说,越是特殊时期党员越得冲锋在前,送餐服务还将坚持下去,切实为村民做好服务。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