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石景山区紧扣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住房、医疗、助残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履职尽责,有针对性补短板、强弱项,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坚持教育为民,推动“幼有所育”。围绕群众反映突出的“入园难、入园贵”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实现“幼有所育”。一是增学位,让孩子有园上。健全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激励、扶持机制,大力实施小区配套园“零租金”、普惠园“补租金”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设立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截至目前,已审批3所民办普惠幼儿园,推动1所民办园转为普惠园,新增普惠性学位900个。二是强师资,让孩子上得好。加大幼儿园师资引入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法外聘幼儿教师79名,并投资632万元实现外聘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确保外聘老师“留得住、干得好”,稳定学前教师队伍。开展不同层级学前管理者和教师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三是严监管,让孩子安心上。开展常态督导,组织各方面人员构成的28名责任督学,对全区各类型幼儿园开展“一月一主题”经常性督导工作。开展全面督查,增设专职督察员,对全区各类型幼儿园的师德师风、安全工作、家园关系等9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督查,不断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让家长放心、安心。
坚持购租并举,推动“住有所居”。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住房问题,着力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整治,帮助群众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乐”。一是拓宽渠道,努力解决租赁住房需求。新增3个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积极转化各类剩余房源,趸租社会闲置房源作为公租房使用,多渠道满足公租房轮候家庭住房需求。建立以租金补贴为补充的住房保障机制,进一步放宽市场租房补贴准入条件,适度上调补贴标准,鼓励轮候家庭租房解决“燃眉之急”。二是稳步供应,加大购买住房保障力度。大力推进共有产权房项目,主题教育期间顺利完成首钢东南区项目网上申购登记工作,新增共有产权房源887套。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升共有产权房的知晓率、参与率,引导居民通过购买共有产权住房解决住房困难。三是区企合作,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认真履行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和综合整治牵头单位职责,深入推进“六治七补三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与首开集团联合拟定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和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老旧小区加装门禁、自行车棚和普通地下室改造等工作,形成政企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坚持服务患者,推动“病有所医”。聚焦百姓看病就医中的痛点难点,在改善医疗服务、解决用药需求、加强精准帮扶上出实招硬招,推动实现“病有所医”。一是改善医疗服务,提升群众就医感受。开展“改善医疗服务百日攻坚”行动,大力推进预约诊疗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官网预约等多种方式有效分流就诊患者。合理调配诊疗资源,推动医院增加下午出诊医师,延长门诊出诊时间,有效缓解就诊高峰压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完善门诊自主服务系统,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二是建立虚拟药库,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在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虚拟药库”,实现与药品配送企业的双向数据传输,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药时,医生可以处方“虚拟药库”中的药品,企业按照居民所需“送药上门”,有效解决老年人及行动不便居民用药问题。三是创新帮扶方式,造福受援地区百姓。从受援地区百姓最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远入手,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与所援助的顺平、莫旗、宁城、称多四地建立连接,选派32名医疗骨干赴当地医院挂职帮扶,开展大型义诊活动16次、义诊1458人次,培训1705人,帮助提升受援地区医疗服务能力,让受援地区百姓实实在在享服务、得实惠。
坚持助残解难,推动“弱有所扶”。把主题教育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相结合,着力开展康复训练、就业援助等各项服务,切实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实现“弱有所扶”。一是“量体裁衣”提供康复服务。以主题教育“党的温暖进千家”走访慰问活动为载体,深入了解残疾人居家康复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150名肢体残疾人推出“一对一”居家康复服务,开展个性化康复训练。加强残疾人康复知识宣传,依托区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学校,采取专家授课、一对一义诊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残疾人自主康复和残疾人亲友康复护理技能。二是“多措并举”促进顺利就业。开展残疾人珠绣、钻石画、编织等手工艺品培训,组织残疾人参加市区职业技能比赛,以竞赛促就业。大力推进街道帮扶性就业基地建设,新增帮扶基地4个,26名残疾人实现就业。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为1名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发放创业补贴4万元,帮助其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充分就业。三是“引进外援”开展专业服务。成立善友残疾人援助中心和阳光儿童康复中心,新引进2家助残社会组织,投入资金149.83万元,为残疾人提供残疾康复、照料、一对一VR体验等7类专业化助残服务,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