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文: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http://www.bjcc.gov.cn    发布时间:2017-10-23     来源:北京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强起来的中国,要进一步确立强有力的指导思想,要持续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要聚合千钧之力、磅礴之力,使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装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动力。强起来的中国,将为促进世界和平、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个论断,展现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

站起来。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鲸吞蚕食,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起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9年,毛泽东一声中国人站起来了,让多少中华儿女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中华民族终于挺直腰杆站了起来。站起来,还要站得住,立得稳,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富起来。旧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最强烈、最执著的愿望追求。但是,这么大的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富起来谈何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要在中国取得成功,必须全面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邓小平一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醍醐灌顶,振聋发聩。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奋斗,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尽管如今全球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凸显、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却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华民族终于逐渐富了起来。

强起来。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已处于强起来的历史阶段,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发展的战略安排,已经是强起来进程中的安排,即经过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五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交汇期,进入第一个十五年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期,以及第二个十五年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再奋斗期。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一连串的强国,中华民族强筋壮骨,日益强起来。当然,强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包含着更好地站起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以更强劲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也包含着更好地富起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历史证明,机遇,常以偶然性的形式出现,稍纵即逝,但其中蕴含着必然性。抓住和用好机遇,要善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善于抓住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正如培根所说的,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让中国人民坚信,只要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就有更光明的未来。可以预期,13亿多中国人民将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懈奋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强起来的中国确立指导思想

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一个强大的中国,向世界走来了。

为什么中国强起来的力量与日俱增,强起来的趋势不可阻挡,强起来的前景更加看好?首先就因为,在引领中国前进的旗帜上,鲜明地凸显了指导思想。

一个大国要崛起,其指导思想,必须具有引领崛起之定力。回想从辛亥革命以来,中华民族在艰难曲折中昂扬奋起,一代接一代思想者前仆后继、殚精竭虑、艰苦探索,都是要找到一条正确道路、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孙中山曾感叹,如果知得到,便行得到。难处是由于不知,不是不能行,是由于不知道怎么样才行。行路难,行路难,探路知路难上难。

毛泽东一锤定音: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列主义政党,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现在,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抓住治国理政这个关键,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开创了当代中国最鲜活、最管用的马克思主义,让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美国著名政治家基辛格评论:毛泽东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邓小平带领中华民族富起来,习近平将带领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强起来的中国,确立了清晰明确坚定、具有磅礴之力的指导思想。

强起来的中国注入精神力量

世界对强起来的中国关注的重点,不仅是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不仅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还包括中国不断增强的软实力,关注中国正以十九大为标志,不断为全民族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没有举国上下、方方面面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埋头苦干、锲而不舍、不懈奋斗那样一股子精气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就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

那么,中国不断注入的强大精神力量,来自何方?

来自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说,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与人民血肉相连,始终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始终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拼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有新作为、新气象的伟大的党。欲事立,须是心立。欲心立,须有主心骨。欲身立,须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骨。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譬如北辰,众星拱之,中国人民的精神就立刻从被动转为主动,从主动走向自信、强劲。

来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无论历史多么遥远、岁月如何蹉跎,无论社会怎么变革、如何转型、如何发展,都不能除了根、丢了魂,都必须把根留住。根脉切断不得,根深才能叶茂。中华民族从5000多年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中走来,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世界唯一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文化基因世代相传,为中华文明注入深厚的伦理责任和家国情怀,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的统一性、内聚力和百折不挠的品格。中华民族自古就坚守着历史传统,任何外来文化进入中国最终都被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历史文化传统决定道路选择。中国的未来绝不是西化,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绝不是发展阶段上的差异,其重要原因在于文化基因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中华民族最尊崇君子之品、君子之德、君子之行,中国是既独立特行,又与人为善、以为贵,讲求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君子之国

来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从必要性到可行性,从凝聚共识到自觉行动,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到制度保障,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从先进的觉醒到全民的迈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融入生活的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是中国人民精神力量源源不断的伟大飞跃。

中国不断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来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来自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来自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来自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来自举国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来自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来自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来自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人类文明史上,可能再没有其他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经历如此巨大的心灵冲击、精神变革,注入如此强劲的精神激励、精神力量;也没有其他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在不断的挫折、磨砺和不懈的奋斗中,锻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图景。

中国不断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归结到一点,来自强起来的中国沛乎塞苍冥的浩然之气,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天时地利人和。习近平总书记说,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这就是为强起来的中国不断注入的精神力量。

强起来的中国航船装上核动力

现在,离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越来越近。但正因越来越近,再往前走,每一步都是惊险一跳,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为此,更需要注入强大而有序的活力,保持持续而健康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需要装上持续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动力

这种核动力,来自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在近四十年成功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

坚持深化改革。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等。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进一步改革、开放、搞活,需要激发活力,但要活而不乱;需要注入动力,但要持续不断;需要深化改革,但要发展不停;需要向外开拓,但要和而不战。一句话,中国这一艘巨大航船继续又快又稳、迎风破浪前行,需要巨大、安全的核动力

这种核动力,还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有的基因。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延续至今,一直延续着特定的文化活力与动力。但历史进程中,也充满挫折、焦虑与冲突。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一度衰落,就是因为在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力、动力机制出了大问题。但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定的文化活力与动力相碰撞、相融合,则可以重新发掘、创造、聚合、爆发出核动力

一方面,中华文明在近代虽也曾一度衰落,但依然自强不息、自我振兴、再度崛起的历史,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以来,可以在新的时代重新激发出新的活力与动力。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可以因应后文艺复兴时代修正负面效应的要求。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指出的,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独特思维方法有哪些?天人合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允执厥中——出自《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舜帝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地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在当前,允执厥中,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也是现代国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恰如其分的。此外还有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众缘和合;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等。概而言之,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而特别擅长、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又重放光芒的独特思维方法,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顶天立地;执为度,以为贵,求同存异。这种文化传承,这种思维方法,今天依然能重新激发活力,并且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注入活力、持续动力。而迎接一场世界性的、并不逊色于历史上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中国可以大有作为。

强起来的中国,是只已醒来但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

拿破仑曾预言: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当这只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

中国这只沉睡的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狮子。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深知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强起来的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这只沉睡的狮子已经醒了,这是一只可亲的狮子。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我赢你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建立更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大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和衷共济。

中国这只沉睡的狮子已经醒了,这是一只文明的狮子。文明者,相对愚昧、浅薄、狭隘、粗鲁、野蛮而言。文明者,有坦荡荡的君子气度和君子胸怀。

中国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但毕竟是一只已经醒来、满血复活的雄狮。你不必为他发抖,也不可对他小觑。他不会炫耀武力,不等于没有实力。他从不惹事,也从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还将继续这个飞跃。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强起来的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起,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作者为叶小文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