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将建1000个便民商业网点 新建蔬菜零售网点455个

http://www.bjcc.gov.cn    发布时间:2017-10-13     来源:人民网     

7月19日,北京市召开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交流推进电视电话会,市政府代市长陈吉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市长程红主持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交流了《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推进情况。会前,陈吉宁代市长、程红副市长与部分参会代表一起调研了西城区广外小马厂和金融街等2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

据北京市商务委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基本便民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2.5%,较2014年度末提升10.7个百分点;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六个城区基本便民服务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9.4%,较2014年度末提升12.7个百分点。

此外,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城市社区覆盖率不断扩大。全市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等基本便民商业服务网点在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86.8%,较2014年度末提升7.1个百分点,城六区实现社区全覆盖的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本便民商业的便利性进一步增强,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上半年建成665个便民商业网点

《行动计划》实施两年来,北京全市基本便民商业网点的规范化、连锁化水平以及社区覆盖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新建和规范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等基本便民商业网点3140个;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在城市社区覆盖率提升了7.1个百分点,达到86.8%,城六区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100%;网点连锁化率提升了10.7个百分点,达到32.5%,城六区提升了12.7个百分点,达到39.4%;涌现出一批生活性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和品牌企业,群众满意度达到97.5%。

今年,北京市计划建设提升1000个便民商业网点,上半年,全市已建设提升蔬菜零售等基本便民商业网点665个,完成全年任务量的66.5%,较时间进度快16.5个百分点

APP+微信公号可查询肉菜追溯信息

记者了解,北京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初步建立。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不断扩大追溯范围,完善追溯系统运行,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猪肉和蔬菜追溯节点达到930个和1114个(2017年底将分别达到1078个和1424个)。此外,北京市商务委组织开发了“北京E追溯”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消费者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追溯查询机、城市追溯平台网站”四种方式均可便捷地查询肉菜追溯信息。

近两年来,北京市新建和规范便民早餐网点578个。在为市民提供早餐消费便利度方面,便民早餐网点建设以固定早餐门店为主,以便利店搭载早餐服务为辅,实现明确早餐网点建设标准、早餐网点最低经营年限、早餐网点经营规范,达到统一经营时间、统一食品配送、统一服务规范、统一标识形象的“四个统一”,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放心、便利的早餐服务。

8个区试点“中央厨房+社区配送”

记者了解,北京市积极开展“农餐对接”和“养老助餐”活动,加大中央厨房建设,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实惠、品种丰富的早餐服务。为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积极支持连锁品牌餐饮企业直接与农产品基地开展“农餐”对接,统一食材采购,减少流通环节,压缩采购成本,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消费者提供价格更加实惠的早餐服务。此外,支持连锁品牌餐饮企业加大主食加工配送中心(中央厨房)建设,开展食品统一加工和统一配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食品销售价格。

考虑到老年人特殊的餐饮需求,积极鼓励和引导聚德华天、永和大王、和合谷等品牌连锁餐饮企业研发更多适合老年口味的营养餐,推出多款优惠套餐,为到店就餐的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此外,配合北京市老龄办开展养老助餐工作,在东城、西城等8个区率先开展试点,采取“餐饮服务商(中央厨房)+社区配送”方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集中配餐服务。

新建规范化蔬菜零售网点455个

据介绍,北京市蔬菜零售体系不断完善,六种模式保障市民“菜篮子”需求。规范化菜市场环境整洁、品种丰富、价格合理,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舒适的购物体验;社区连锁菜店和超市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统一品牌、统一标识”,减少中间环节、价格降低15%左右;便利店、邮局等网点增加售菜功能;生鲜电商实现网上下单、送菜上门;蔬菜直通车进社区,弥补了固定网点的不足。近两年来,新建规范化网点455个,改造提升317个。

此外,蔬菜直通车进一步完善蔬菜零售体系。目前,北京新发发百舸湾农副产品物流能限公司等5家蔬菜零售企业的273辆直通车社区蔬菜直通车,主要进入600多个社区提供便民服务,蔬菜日均销售量达到405吨。直通车进入社区的频率每周不低于2次,每次半天,采用统一采购、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经营类别以蔬菜为主,品种不低于15种,价格不高于超市同类产品正常价格,大大便利了蔬菜零售网点空白或不足的社区的居民生活。

超市、医药到家2小时送达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涌现出了一批“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新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240余家社区商业“E中心”,“E中心”依托实体店面,应用“互联网+”覆盖居民日常购物和服务消费全流程、融合“现场体验、在线下单、便捷支付、末端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突出“便利、品质、融合、高效”理念。主要包括定位于“大而全”的社区商业综合体和“小而精”的便民“e站”两种模式。通过打造社区商业“E中心”,带动“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满足居民多样化、专业化和精准化服务需求。

在社区购物领域,实体零售企业与电商企业优势互补,提升了居民消费便利性。京客隆、超市发、物美等依托社区连锁门店,通过移动应用,实现日用快消品在线下单、就近自提或限时到家。京东发挥物流体系和数据资源优势,与全市2100家便利店合作,为消费者提供超市到家、医药到家等2小时送达服务。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